生物识别市场中的四大“爆款”
2. 规则分词 基于规则的分词是一种机械分词方法,需要不断维护和更新词典,在切分语句时,将语句的每个字符串与词表中的每个词进行逐一匹配,找到则切分,找不到则不予切分。 按照匹配划分,主要有正向最大匹配、逆向最大匹配以及双向最大匹配这3种切分方法。 1. 正向最大匹配 正向最大匹配(Maximum Match)通常简称为MM法,其执行过程如下所示。
比如我们现在有个词典,最长词的长度为5,词典中存在“南京市长”“长江大桥”和“大桥”3个词。 现采用正向最大匹配对句子“南京市长江大桥”进行分词,那么首先从句子中取出前5个字“南京市长江”,发现词典中没有该词,于是缩小长度,取前4个字“南京市长”,词典中存在该词,于是该词被确认切分。
再将剩下的“江大桥”按照同样方式切分,得到“江”“大桥”,最终分为“南京市长”“江”“大桥”3个词。显然,这种结果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正向最大匹配法示例代码如下。 1. 分词的概念和分类 “词”这个概念一直是汉语言学界纠缠不清而又挥之不去的问题。“词是什么”(词的抽象定义)和“什么是词”(词的具体界定)这两个基本问题迄今为止也未能有一个权威、明确的表述,当今更是没有一份令大家公认的词表。 问题的主要难点在于汉语结构与印欧体系语种差异甚大,对词的构成边界很难进行界定。比如在英语中,单词本身就是“词”的表达,一篇英文文章的格式就是“单词”加分隔符(空格)。 而在汉语中,词以字为基本单位,但是一篇文章的语义表达却仍然是以词来划分。因此,需要针对中文汉字,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组织,分成不同的词。 中文分词是让计算机自动识别出句子中的词,然后在词间加入边界标记符。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然而实践起来要复杂得多,主要困难在于分词歧义。 下面以NLP分词的经典场景为例进行说明,短语“结婚的和尚未结婚的”,应该分词为“结婚/的/和/尚未/结婚/的”,还是“结婚/的/和尚/未/结婚/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机器很难处理。此外,像未登录词、分词粒度粗细等都是影响分词效果的重要因素。 自中文自动分词被提出以来,历经近30年的探索,先后出现了很多分词方法,可主要归纳为规则分词、统计分词和混合分词(规则+统计)这3个流派。最近这几年又兴起了以深度学习的方式进行分词,比如BILSTM+CRF。 规则分词是最早兴起的方法,主要通过人工设立词库,按照一定方式进行匹配切分,其实现简单高效,但对没有录入词库的新词很难进行处理。
随后统计机器学习技术兴起,应用于分词任务上就有了统计分词方法。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应对新词发现等特殊场景。然而在实践中,单纯的统计分词也有其缺陷:太过依赖语料的质量。因此实践中多是采用规则分词和统计分词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即混合分词。 (编辑:吉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