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重复性的劳动,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好场景
,弥补农村劳动力流失。“让人来做只有人能做的事情,让本来人就不喜欢做的重复性的事情让机器来做。”
从长期来看,推动农业变革的重要技术是物联网,只有将各种物联网传感器布置到农田里,再加上无人机、无人车的数据,才能更聪明地预测今年种什么,今天该做什么事,甚至精细化到每一棵植物该撒多少农药、施多少肥料。“当然再长久的话,还有很多其他机会,比如合成生物。” 李开复畅想,当AI取代重复性的工作后,农民种地这件事就可以让AI承担90%的工作。人类会有更多的时间,在艺术、科学上会有更多创造,能够做AI做不到的事。 回到眼前的技术,李开复说,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够帮助农业了,这可以打10分,但实际上技术的落地程度可能只能打1分。AI无论在什么行业落地,需要考虑用户的需求,而不是一个AI科学家拍脑袋做出来的,这是AI企业跨越鸿沟的一个重大挑战。 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好场景 “农村是AI机器人落地的最好场景。” 李开复表示,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制造大国, AI能推动制造,工厂是AI的第一个落地场景。但实际上,每个工厂生产的产品从手机、衣服、到鞋子都不一样,不够标准化。 “反而是在农村,虽然各国各地、各种农产品是不同的,但相对来说有一些重复性的劳动是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替代的。” 人们长期以来觉得人工智能都是要取代人脑智能的,但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最能做的事是取代重复性的劳动,而重复性劳动在农村相对较多,这种重复性劳动是可以扩张的,甚至是国际化的。 从短期来看,播种、施肥、撒农药、浇水等是农民需要从事的重复性、技能型劳动,这些是可以被大量取代的工作。而且相比过去的大型机器,如今取代这些劳动的要求是更精细、更有针对性。 李开复表示,未来三五年,推动农业变革的重要技术是人工智能+无人机+无人车,它能快速创造价值,解决重复性劳动,弥补农村劳动力流失。 “短期来说,这是最大的机会,就是重复性劳动的部分取代,让人来做只有人能做的事情,让本来人就不喜欢做的重复性的事情让机器来做。”
从长期来说,AI运用于农业还有很多其他机会,“比如今年该种什么,供应链该怎么处理,怎样让收入最大化,这些其实也是大数据AI能够做的。” (编辑:吉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