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推出Lobe桌面应用程序
大数据中心成为“新基建”的内在根源 (一)大数据中心是承载“新基建”有序运行的基础保障 “新基建”作为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数据是贯穿其中的生命线,所有“新基建”都面临着数据“存在哪”“如何存”“怎么管”“怎么用”的问题,大数据中心正是解决数据存储、分析、应用等一揽子问题的最佳选择。随着大数据中心的不断演变发展,其内涵已由传统的机房延伸扩展,成为以数据为基本管理对象,融合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于一体,成为集数据、算力、算法三大要素于一身的数字基础设施,在“新基建”中发挥着数字底座的关键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首先,大数据中心是海量数据的“图书馆”,为“新基建”运行提供海量数据存储管理服务。其次,大数据中心是海量算力的“发动机”,为“新基建”运行提供数据计算处理服务。再次,大数据中心是海量服务的“发射器”,为“新基建”各类场景优化提供数据应用服务。一言以蔽之,大数据中心既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粮仓”,自身又是 “新基建”,更是其他领域“新基建”的运行基石。 (二)大数据中心是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建设大数据中心,既是应对疫情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发展数字产业带动经济复苏的重要举措,更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激活数据价值的必由之路。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大数据中心建设的“助推器”。受疫情影响,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提速,云上办公、数字娱乐、生鲜电商、在线教育、无人配送、无人餐厅等新业态加速涌现,为大数据中心发展提供新需求新空间。如,腾讯云为加大在线办公支持力度,仅2020年1月29日至2月6日就扩容超过10万台云主机,投入的计算资源超过100万核。大数据中心是拉动新兴数字产业高速发展的“加速器”。一方面,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发展,尤其是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光模块、海量数据管理系统等软硬件产品以及IaaS、SaaS、PaaS等云计算服务需求量将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云数据中心资源总体供给规模近年来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全球500强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中32%来自中国,2022 年我国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1979亿元。另一方面,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也将带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据毕马威估算,5G市场潜在价值高达4.3万亿美元。大数据中心是激发数据要素新活力的“赋能器”。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过程,必将带来数据大规模、大范围跨域跨境流通,这些都离不开大数据中心的承载与支持。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勃兴,无形中将对大数据中心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大数据中心是加速智慧社会高效治理的关键支撑 建设大数据中心,既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有效手段,也是对以往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不足的补课,更是开启了智慧社会的数字时代。从社会治理能力来看,我国虽然有50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但这些城市大数据中心之间相互分离尚未连接,致使疫情期间不同城市间数据无法互通,很多跨域协同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数据支持。例如,全国大部分省份推出了本地“健康码”,为疫情期间居民出行和政府管理带来很大便利。但是各地健康码都基于各自大数据中心研发,使得健康码跨地区互认困难,为跨地区出行带来不便。同样,数据是构建智慧社会的关键资源,数据在不同数据中心间的无障碍共享流通是打造智慧社会的基本前提。从短期来看,准确把握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并行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实现社会治理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从长远来看,构建全国一体化国家大数据中心体系尤为必要。通过加快数据治理创新,实现数据泛在融通共享、平台服务资源集聚开放、新技术应用场景持续创新,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并通过场景应用的交互与反馈,形成良性循环,加速社会的智慧化运转。 大数据中心发展趋势展望
近年来,我国对大数据中心发展日益重视,政府部门纷纷作出重要部署,大数据中心发展的政策标准环境日趋优化。从国家部委来看,大数据中心的主管部门涉及工信部、发改委、国土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主要通过市场准入、布局指导、资金支持、产业政策等方式稳步推进数据中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相关部委出台大数据中心相关政策15项。总体来讲,大数据中心在政策驱动和技术发展的引导下,正朝着高端化、定制化、协同化发展。 (编辑:吉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