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三次官司 却输了人生
在这种大公司里,内部资源协调起来并不容易,我当时是以一个普通员工的身份在推动,加上我个人性格也比较强势,当年底,我就接连推动了京东云与北京顺义、昌平两个大型项目的签约。我们部门当时新来了一个领导,还没转正,也是整天夸我,说我是李云龙式的人物,有能力。 但等到过完年,4 月份左右,项目开始真正落地推进后,我却被领导告知能力不行,要让我离职。 那天他把我叫到会议室,我还以为是跟我商量提拔的事情,但没想到会是这样。后来 HR 也找我谈话,不过他说我可以内部调岗,看看京东的其他部门愿不愿意要我,他让我先带薪休假一周,等过了一周再回公司。 我当时肯定不理解,自己干打了胜仗,再回来直接就被“干掉”。后来我想,我可能有点“功高震主”了。 我也不想跟公司闹得那么僵,我也就接受说,内部调岗也可以,我自己也对外找找。当时我找了好几个岗位,包括京东数科的智慧城市事业部、京东物流的一些内部部门,也同意接收我。 但是等休假完之后,他们的态度整个就变了,内部调岗也不可以,只有两个选择,一是我主动离职,给我N+1 的赔偿,二是强制性解除合同,还是N+1 的赔偿。 HR 在跟我谈话的过程中,就派人去我工位上把我的电脑、工牌都拿走了。
我不服气,什么协议都没签字。我要是能力不行,压根就别让我转正,而且他们给我的《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上写着,解聘的理由竟然是“为适应市场变化……原北京区产业合作和业务扩展工作岗位不再设置”,怎么可能,我同部门的其他同事都还在正常工作,公司也没发生组织架构调整。 让子弹飞一会儿。毕竟,这份报告公布前,欢聚早已形成国际化的发展战略,all in 海外,并非朝夕之间。YY 直播对今天的欢聚来说,也早已不再是重点业务,可以说已经很久不在创始人李学凌热衷提及的话题领域了。 试图剥离国内业务的欢聚,未来如何? 这一切又都要说到,不断变化的欢聚,其本质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01 永远的秀场 尽管几年间,欢聚一直在尝试各种业务,但它最后的落脚点还是放在了直播上。 众所周知,李学凌于 2005 年年初创业时,涉足的领域是游戏资讯网站多玩网,这来自一个他在网易任职时无法实现的抱负。3 年后,网站推出旗舰产品 YY 语音,拿出了这家创业公司真正可在未来做强的利器。 可以说,是多玩孵化出了一个新的 YY。再到后来,从游戏到娱乐,这和用户需求有关。李学凌 2012 年接受采访时曾谈到公司进入娱乐业的缘由,称娱乐市场不是 YY 开拓的,是用户自发找到的。 这个兼具娱乐和游戏直播功能的 YY,后来又一直活在腾讯的阴影下。这种矛盾在 2011 年,通过李学凌发出的两条指责腾讯的微博而公开化了。在此之前,欢聚一直被认为是一家低调的公司。李学凌曾公开谈论“低调”这个问题,并称实际上这是一种策略,正因为尽可能地低调,不去引起腾讯的注意,YY 语音才赢得了早期宝贵的发展空间。 在没有找到变现方式前,可以说欢聚依然是一家以提供工具为主的公司,由语音到直播。直到平台上出现了一些变化。李学凌注意到,一些人开始在淘宝上购买额外的投票权,给喜欢的主播投票。用户需求,最终催生了直播平台的商业模式。探究用户会为什么付费,成为欢聚、陌陌这类公司长期关心的话题。 与此同时,欢聚此时也在探索,如何将直播运用到更多领域,寻求多元化发展。 就海克财经了解,在当时,李学凌为欢聚找到的出路是游戏直播、在线教育、出海。作为一家在线娱乐公司,客观来讲,这颇有些先行者的意味。毕竟,在谈到字节跳动今日的战略时,后两大方向也极为重要。 早于 2011 年,YY 教育频道就已上线,并开始筹划和教育机构合作,上线网络课。到 2014 年,“从新东方挖 2000 人”的豪言,似乎终于让市场注意到了这家已做 3 年在线教育的公司。在当年年底,欢聚更是接连收购一些教育公司,展现出了决心。 在做在线教育业务时,欢聚表现出了和做游戏业务完全不一样的发声策略。这至少说明,这不是一家一贯低调的公司。这一点,在此后的出海业务上也有所体现。 但一年多后,在线教育就不再是欢聚主要提到的业务了。与此相关的一条新闻是,欢聚旗下 100 教育宣布,免去某核心高管的职位。 此后,欢聚再无更多与此相关的重磅新闻传出。
而与此同时,欢聚另外一些新业务同样在发展。2014 年,可谓欢聚战略重塑的关键一年。也是这一年,虎牙直播开始独立运营。 (编辑:吉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