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程序员
不过,此后中国在线音乐市场陷入了更加激烈的版权争夺战中,虾米音乐也受此影响而不得不下架了大量音乐,在线音乐领域的两强格局渐起。 一年多后,在阿里巴巴成立大文娱板块的前提下,阿里音乐再次发生变动,负责优酷土豆的杨伟东兼任阿里音乐 CEO,高晓松负责阿里大文娱的国际战略,而宋柯则负责阿里音乐演艺业务及创新发展。 很明显,高晓松和宋柯未能拯救阿里音乐。 到了 2019 年 6 月,在阿里巴巴的新一轮架构调整中,虾米音乐由大文娱划入到阿里巴巴的创新业务事业群——然而,三个月后,网易云音乐宣布获得来自阿里巴巴、云锋基金等共计 7 亿美元的 B2 轮融资。 彼时已经有观点认为,连年亏损的虾米音乐已经被边缘化,甚至要被放弃了。 在线音乐市场大局已定,虾米没有机会了 作为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其中一个参与者,虾米无疑是受到行业大势之裹挟。 从一开始,中国在线音乐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版权。2006 年,以巨鲸的成立为标志,正规版权音乐网探索开始;然而,一直到 2010 年前后,整个互联网音乐领域的分发,才开始逐渐向正版转型。
从 2011 年到 2016 年,是在线音乐市场迅速走向格局整合的几年。 好在 2013 年 1 月,阿里巴巴集团在架构调整的同时,将虾米收入麾下,成立了音乐事业部——跌跌撞撞五六年,虾米最后还是回到了阿里巴巴的怀抱。 在阿里麾下,虾米获得资金支持后,开始在 2014 年启动寻光计划,专门扶持原创音乐人,一时成绩斐然。2015 年年初,阿里巴巴决定,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2013 年底收购)组建成阿里音乐;其中,虾米音乐走专业音乐人路线,而天天动听主打大众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 2015 年的音乐版权大战和最严监管禁令中,阿里巴巴也大肆拓展独家版权资源,拿下了滚石、相信音乐、华研等知名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
2015 年 7 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阿里音乐集团,高晓松出任董事长,宋柯出任 CEO——当时,高晓松表示,阿里音乐集团一定会成为一家世界级音乐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从一开始,虾米就与阿里巴巴有着不解之缘。 在它的五名创始人中,有四名曾经在阿里巴巴工作。创始人王皓,曾任阿里巴巴系统分析工程师,另外三位分别是阿里巴巴中文站原运营经理王小玮、原技术总监陈恩卫、原中文站开发工程师吴轶群。 不过,在一开始的筹备之后,EMUMO 的名字并没有被采用,而是更名为虾米。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创立的时候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巨鲸网——起名叫虾米,是希望能干掉巨鲸,小虾米吃巨鲸。 2007 年 4 月,虾米音乐正式上线。
在最初的几年,以文艺范著称的虾米,在线上音乐的乱世中坚持不做盗版,但同时又陷入到财务危机中。期间,它分别在 2008 年和 2010 年获得了深创投和盛大网络的投资,但金额也不过是数百万元;而音乐的版权费问题,更是让虾米举步维艰。 到这里你可能就明白为什么中年危机会聚焦在 35 岁了。在中国,时代的红利已经让最早的一批程序员(70 后)实现了财富自由,他们用不着焦虑。而随着产业壮大,时代红利渐消怠,80 后成了第一批遇到这个问题的群体。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而更有年龄优势的 90 后,00 后正在快速成长,80 后程序员的焦虑感可能更重。 陶建辉认为,“35 岁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中国的 IT 水平还相对落后,国内在操作系统、中间件、内核软件、数据库等底层技术上与国外差距大,做移动应用的公司较多,软件开发门槛低,甚至有些程序员从培训班出来就能写,对高级人才需求不足。 “中国目前还没有任何一家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真正走向全球。如果国内做基础开发的公司越来越多,那可能不会再有 35 岁程序员的问题”。 6 结语:如何打破 35 岁定律 35 岁定律就像一把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而不落的状态最“折磨”人。但时间永在流逝,没有人能避免 35 岁的来临。 如果一个程序员随着年龄的成长,每天还只是在重复做着基础工作,那么当 35 岁来临时,危机大概率也会找上门。 对抗 35 岁危机,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最关键的是,一定要对自己有清晰的人生定位,“你在 35 岁之前最好想明白,任何行业、任何岗位,都能创造奇迹”,陶建辉建议。 如果真的热爱技术,希望在技术领域长期发展下去,就要持续学习,以让自己在技术上有积累,有系统化的理解和认知。如果有志向转型管理,那也要做相应的准备,注意培养自己的管理思维。而对于那些觉得干这行不是特别突出,竞争力相对较弱的普通程序员来说,提早准备 Plan B ,探索第二职业,谋求合适的时机转型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总之,无论是继续坚守技术道路还是转型,遵从自己的内心和志趣是最重要的,也都少不了持续学习,方能打破 35 岁悖论。商业世界瞬息万变,必须紧跟脚步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克服 35 岁现象,除了个人努力突破职业瓶颈外,还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不要“妖魔化”35 岁。 更重要的是,职场生态需要进一步改善,希望企业为大龄技术人营造更加公平良性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给予大龄程序员更加包容、开放的空间。 据了解,在美国、欧洲等国家,为减少经验干扰和就业歧视,求职简历上不允许写年龄,也避讳问年龄,涉及年龄是违法行为。这就意味着,求职者全靠作品说话。 对 35 岁以上员工“一刀切”可能会令企业与那些真正富有经验累积的优秀人才失之交臂。我们呼吁,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在招聘技术人员时不要太限制年龄,例如在招聘 JD 里不写年龄规定,面试环节尽量不问年龄。就像招聘时不问肤色、种族一样,年龄也应该逐渐避免成为干扰因素。
我们欣然看到,已经有一些企业做出了改变。某企业在招聘 JD 中表示,自己是知乎 995 程序员白名单企业,公司没有 996,倡导有幸福感的工作。另一创业公司“有搞头”特意强调自己招 35 岁以上的程序员,因为 CEO 就是 35 岁找不到工作而创业的。 (编辑:吉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