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吉安站长网 (https://www.0796zz.com.cn/)- 科技、图像处理、媒体智能、办公协同、操作系统!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新技术将卤水变燃料

发布时间:2020-12-03 14:02:4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为改变消费者对小米手机是低端货的固有形象,据雷军介绍明年公司将进一步增加研发投资,并在现有的 2 万名工程师的基础上扩招 5000 人,招募的重点领域包括:相机影像技术、屏幕显示技术、快速充电/无线充电技术、IoT 平台及连接技术、AI 及语音智能交互技术

为改变消费者对小米手机是低端货的固有形象,据雷军介绍明年公司将进一步增加研发投资,并在现有的 2 万名工程师的基础上扩招 5000 人,招募的重点领域包括:相机影像技术、屏幕显示技术、快速充电/无线充电技术、IoT 平台及连接技术、AI 及语音智能交互技术、5G6G 通讯标准技术、大数据及云服务技术、音频技术、信息化及流程管理系统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集成技术。

  雷军称,小米下决心要在硬核科技上突围,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进一步提高制造的效率和质量。

  在外界看来,加大研发力度无疑有助于提升小米产品的硬科技含量,改善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提高小米产品特别是手机产品的整体价格和毛利。但除了增加研发投资,小米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比如,三季度小米的月活用户同比增长了 26.3% 至 3.7 亿,米家 App 的 9 月月活用户数达 4310 万,同比增长 34.2%,但三季度公司的广告、订阅会员等互联网服务收入却有增长放缓的苗头,互联网服务毛利占比只有 34%,为上市以来最低的,15.7 元的平均用户服务收入,也较去年 3 季度的 18.2 元下跌了 14%。提高互联网商业服务的收入,显然是公司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再比如,目前在海外市场小米产品主要以单品形式出现,没能像国内这样形成有效的智能生态圈,让消费者享受相关服务,这也成为限制小米产品提升市占率的重要因素。未来,小米是否从智能音箱、智能家具、物联网等更具科技感的产品入手,增加对年轻客户的新引力,提高创新性服务收入,进一步提升海外收入占比,将是值得关注的一点。

  另外,今年 8 月小米在北京亦庄建成了一座工厂,未来可能会在那里生产一些有差异化功能的高端产品,加快向中高端品牌的转移。但看看苹果、华为的情况就知道,一座工厂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小米增加更多的自有工厂,增加高端手机的供给。

  在分析人士看来,三季度小米的业绩表现十分突出,这里面有它在产品研发、渠道、市场策略等方面能力提升的原因,也和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疫情等带来的市场变化,以及华为因制裁而被迫让出一部分市场等因素有关。

  未来公司能够实现多大的业绩增长,一方面要看它的内功修为能够有多少提升,以及这种提升能否转化为营收和利润的增加。另一方面也要看华为、OPPO 和 vivo 等老对手的表现,而荣耀从华为独立出来后,恐怕也要有不少新动作,均对小米构成不小的威胁。
 

尽管小米的高层在不同场合宣示做高端产品的决心,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小米手机短期内还很难改变它中低端的品牌形象。对这一点,雷军也很是无奈。

  日前他在 2020 亚布力论坛年会上称,十年前他想用互联网经验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解决国货被人看不起、质量差、设计差的问题,因此用提高商业效率、用性价比来帮助国货改进产品设计,但干了十年,发现低估了制造业的难度,大家也对小米的定位产生了中低端的认知。

  至于如何改变大众对小米定位中低端的认知,雷军眼下似乎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我想了一个主意,就做大家理解的高端手机,做大家理解的高端产品。大家理解的高端手机是什么?是卖得贵吗?我不知道,但我想小米产品只有在贵的产品中立住,大家才能真正认可我们做出的努力。”

  对雷军的这个发言,有分析就指出,定价高并不代表高端,而是高端才能维持高价。

  无论是小米的研发投入(小米的研发投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始终在3%-4% 之间,而 2019 年华为研发费用达 1317 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超过 15%),还是它的代工贴牌生产模式(国内头部手机厂商里纯代工的只有小米一家,这让小米几乎无法完全管控好产品质量),从目前情况看,小米手机尚无法在高端市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截止到 9 月底,美团总共有 4.8 亿用户,比今年二季度环比增加 1920 万人,这个增速已经回到了疫情前水平。年度活跃商家数量 650 万,比去年同期增长 10.2%,是过去五个季度最高。

  至于饿了么的反攻在未来能否蚕食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还要看四季度双方的表现。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今年 10 月,美团外卖 App 的 MAU 被饿了么 App 反超,这是首次出现美团外卖被反超的情况。当然,这个数据只统计了 App 端,美团外卖的入口除了美团外卖 App,还有美团 App、大众点评 App、微信等,MAU 被反超只是局部数据。但某种程度上,战场局面的变化,往往是从局部开始。这也给美团提了个醒。

  赚钱能力能持续吗?

  今年以来,美团的股价从 3 月的 72 港元,一路上涨至 11 月最高 338 港元,市盈率高达 633 倍。资本市场愿意给美团如此高的估值溢价,是因为投资者相信,美团在未来会很赚钱。

  回到盈利能力这个最核心的指标上。三季度,美团收入 354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8.8%,净利润 63 亿元,比去年同期暴涨 374%。最大的亮点在于,净利润规模创下历史新高,且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当教学刚需遇到线下场景暂时冰封,今年上半年,在线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流量大潮,下沉市场对在线教育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也得到明显提升。在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两个最大困局,无论是前期获客盈利,还是后期下沉发展,似乎都在今年线下教育暂停的情境下不攻自破。在线教育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红利期,一夜之间忽至风口。

  在线教育市场刚性需求增长明显;行业热度积蓄,后期退出困难性大幅降低,这也引来了资本对于在线教育的关注。据《商业数据派》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0 年 1 月-11 月末,在线教育行业共披露融资事件 89 起,与 2019 年同期披露的 136 起融资事件相比,减少了 34.56%。尽管融资事件数同比减少,融资总额却实现激增,截至 11 月末,2020 年在线教育行业披露的融资金额共计约 388 亿元,较比 2019 年同期的 108.75 亿元,增长了 256.78%。

  而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资本在在线教育行业的布局也按下了加速键。仅今年 11 月,在线教育行业便披露 8 起融资,其中就包括 5 起金额超亿元的大额融资事件。例如 11 月 27 日翼鸥教育宣布完成 2.65 亿美元C轮融资;11 月 25 日阿卡索宣布完成 1 亿元人民币C+ 轮融资,11 月 20 日,编程猫更是宣布已斩获 13 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

  资本如潮水般融入,行业内一片火热,但近期包括跟谁学单季度巨亏 9 亿、一起教育流血上市等事件,似乎也坐实了在线教育的“三高”特征——高估值、高营销费用、高亏损。似乎在线教育机构更像是过路财神,来钱容易、烧钱更容易,最终实现持续盈利的却少之又少。

  “三高”问题归结起来其实是一个:相比“分布式”的线下教育机构,在线教育公司更在意规模化,似乎“一朝垄断,终生无忧”,但事实却是过度追求规模化让 K12 学科教育、在线编程等领域都陷入了高营销费用的怪圈。

  如今,用资本筛选出的赛道头部玩家手握重金,产品也已经打磨到相对标准化,但依然面临着巨头玩家之间的焦灼战役——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只能依靠营销来搏出位。未来的破局之路又在何方?

  由于在线教育行业玩家遍布各个赛道和细分品类,由于各赛道基因不同,发展路径也有所不同。本文中,笔者选择了目前最受资本关注的在线 K12 学科教育、在线素质教育,以及今年异军突起的 SaaS 服务商三个赛道,分析各个细分领域在线教育企业今年的投融资情况,探寻其未来发展趋势。

  在线 K12 学科教育:

  融资马太效应明显,烧钱大战尚未结束

(编辑:吉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