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响应式编程到底是什么?
对于运营商而言,5G技术本身虽然并不能完全解决其长期以来存在的业务“被管道化”及“同质竞争”的问题,但5G却给运营商带来了一个可以从各方面提升网络效率的新契机。通过规划不同的频谱,对不同解决方案进行组合,运营商可以打造一张高效的5G网络,从而通过提升效率来解决传统运营模式所面临的难题。具体而言,运营商可从实现4G/5G 天线的平滑融合演进、引入开放式RAN及动态频谱共享三个方面来着手提升网络效率。 4G向5G天线演进,平滑融合是关键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融合了有线、无线、核心网和光传输网络,而其中任一节点的建设都影响着全网5G的运行效率。然而5G的部署并非一蹴而就,确保4G/5G的平滑融合演进是关键。 相较于4G,5G作为一个融合网络,其高速率、高容量的特点主要受三个因素驱动:高效的NR(New Radio)信道、大规模MIMO和更宽的信道带宽。5G NR由于采用了新的编码方案,同样频段、设备和配置的情况下,5G编码可以将效率提升15%-20%;而大规模MIMO相比4G可将容量提升2-3倍,能够实现更多小区的覆盖;在带宽方面,5G使用了60M-100MHz的带宽,而4G仅有20MHz的带宽。 在5G部署过程中,所使用的天线形态和组网方式决定了网络的容量和覆盖。就天线形态的演进而言,运营商可针对FDD和TDD两个系统频段分别进行升级。目前在亚太地区,几种常见的演进形态包括:对于FDD系统的低频段(700/850/900M)、中频段(1800/2100/2600M),运营商可分别依据所在区域的带宽、生态系统的具体条件,考虑升级为4T4R或双波束。对于TDD系统中现有的4G频段(2300/2600M),运营商可根据具体覆盖和容量的要求,考虑8/32/64TR波束赋形,以进行5G重耕或者单纯地提升4G容量;在TDD系统中3500-5000MHz的新频段上,则可考虑8TR或32/64TR波束赋形作为标配。 众所周知,5G有非独立组网(NSA)和独立组网(SA)两种组网方式。在NSA中,由于5G的上下行采用了3.5/2.6 GHz频段的波束赋形,其与3GHz以下4G的下行覆盖基本相同,但5G的上行覆盖有较4G有一定不足。这种情况下,5G移动台可采用与4G的上行以双连接来进行上行覆盖的补偿,使得5G的移动台上行能够达到4G和5G下行的覆盖范围。而对于5G SA,则可以通过5G的3GHz以下频段和5G的3.5GHz频段进行载波聚合,以实现上行的补偿,从而使得上下行的覆盖范围相同,进而保证5G 3.5GHz覆盖与4G的覆盖相匹配。 5G的部署将是一个基于4G网络进行的长期替换、升级、迭代的过程。运营商在进行射频配置的时候,需要根据所采用的不同频谱、用户分布模式,以及成本投资来综合考虑演进方式,达到相应的配置。康普作为天线解决方案的专家,能够提供一系列有源/无源天线解决方案的工具包,为运营商面临的多种升级情况提供简化、可靠的部署方案,保证网络演进过程中4G/5G天线的平滑融合。
开放式RAN接口,实现网络灵活部署 当然,首先要指出的是,疫情中需要的大数据支持,和城市交通比起来,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根据滴滴发布的数据,其每天处理的综合数据达到了4875TB。仅一个交通参与单位,数据处理规模就如此庞大,那么全城乃至全国的交通数据之巨,也就可见一斑了。这也再次明确了一个事实,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企业某个人的事情,需要集中政府和社会、个人的力量,真正形成合力才能奏效。 对于交管部门来说,需要放得更开,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让新科技可以真正落地到街道上。毋庸讳言,交管部门的职责在于交通管理,对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科技手段,不可能,也无需“自主研发”。这些年,科研机构和企业不断研发出新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红绿灯系统”等,但在公众的印象中,身边的道路除了柏油换了一遍又一遍,其他什么都没有变。解决城市拥堵,需要的是真刀真枪的改革、改造,仅仅纸上谈兵是无法见效的,如何将“智能设备”“智能系统”装到路上、装入红绿灯里,是用科技手段解决交通拥堵的起始问题。 至于科研机构和企业,他们用科技手段解决交通拥堵的热情有目共睹。不过,城市的道路千千万万,将这些道路智能化升级,必然是一个不菲的花销,而后期的每次智能改造、系统升级,都可能涉及不小的投入。纵观全国的智能交通化改造,也多是以打造“样板路”的方式在进行试点。但一两条的样板路建设,解决不了全城拥堵的问题。只有降低改造成本,让更多城市道路能进行智能化改造,才能让大数据收集得准、跑得动、变得灵光。
而作为个人来说,对拥堵的感受是最切身的,往往自觉是最无辜的受害者。但这些年的实践也证明了,造成拥堵的不全是道路设置、红绿灯设置等硬件原因,也有不好的驾驶习惯、不良的事故处理方式等。我们在期待道路升级的同时,也需要升级自己的头脑,让自己在驾车时更加遵纪守法,处理事故时更加理智,这样才能让道路更加有序、顺畅。 (编辑:吉安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